觀點新型冠狀病毒

新冠疫情點燃創造性破壞過程

朱利葉斯:後疫情階段的復甦,伴隨著新公司、新模式和新機會的湧現,這雖然會帶來一些紊亂,但並不能因此望而卻步。

本文作者是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特聘研究員,曾任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這場疫情引發的衰退有諸多不尋常特徵,其一是蕭條的實體經濟與繁榮的金融市場之間的脫節。這一點在美國尤其明顯:美國今年第二季度國內產出下降9.5%,而標普500指數(S&P 500)上漲了五分之一。這可能意味著一個巨大的金融泡沫正在形成,或者至少是市場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和治療方法高度樂觀。另一種可能性是,與大多數緊張的消費者和政府相比,市場對後疫情時代世界的經濟增勢有更好的把握。

當然,市場得到了央行慷慨解囊相助。今年3月,針對可能出現的嚴重信貸緊縮,各主要央行通過提供貸款擔保和購買債券強有力地進行了回應。此類流動性干預措施安撫了遭遇困難的市場,但也會推高資產價格——有可能進入泡沫區。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市場的堅挺。但這可能不是故事的全部。

您已閱讀25%(414字),剩餘75%(12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