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上海

書評:最後的上海王

本書講述兩個猶太家族在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商界馳騁的往事。他們留下的地標性建築至今妝點著上海的天際線。

30多年前我第一次到上海時,在上海大廈(Broadway Mansions,原名「百老匯大廈」)下榻。當時的中國仍在擺脫政治上的自我孤立。

就像這座城市本身一樣,這座裝飾藝術風格的建築年久失修,工作人員對於一位外國住客的到來似乎不知所措。但這家酒店保留了一絲昔日氣派,尤其是它能俯瞰黃浦江的壯麗景色,還有一些昂貴的細膩之處,比如臥室門上黃銅打造的等長排鉸。

前臺接待員無法——或者是不願——告訴我,是誰在上世紀30年代的中國出資建造了這棟奢華的建築。後來我知道了答案,此人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企業家之一,維克多•沙遜(Victor Sassoon),一個在史書上本該更有名的男人。

您已閱讀10%(288字),剩餘90%(25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