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拼多多拼團挑戰特斯拉成了大新聞。
一個是全球知名的科技品牌,一個是家喻戶曉的低價電商平臺,孰是孰非,爭議不斷。不僅如此,拼多多挑戰過蘋果,也挑戰過茅臺,挑戰過很多國內頗具影響力的品牌,每次爭議似乎都在強化公衆對「拼多多產品便宜」的認知,它就是這樣熱衷於通過羣衆運動式行銷衝擊商家的價格體系。方式簡單粗暴,一是訂單湊數和品牌砍價,二是買斷產能低價銷售。這種邏輯在城市裏參與度正在提高,在廣大農村和三五線城市很火熱,轉發鏈接找人砍價很容易形成一個基於社交關係的快速傳播。這或許就是拼多多挑戰大品牌的底氣所在。
對此,叫好者認爲借用羣衆的力量挑戰權威符合他們胃口,一切高階和貴的東西都應該被打回原形,便宜即正義;而批判者則認爲:拼多多身上充滿著早期電商行業的野蠻傾向,削弱品牌並沒有爲社會帶來價值增量,如果只有工廠沒有品牌會推向中國製造走向低質低價的深淵。
您已閱讀4%(376字),剩餘96%(922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