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經濟解讀

霍金路偉魏軍:中國企業要做好「逆全球化」的準備

魏軍認爲,國際化不僅僅是業務國際化,更重要是觀念國際化。讓對方明白雙方利益的一致性而不是相互衝突,是解決跨境投資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魏軍永遠也忘不了30 多年前第一次踏上美國的經歷: 從全國人大離職的她即將去哈佛法學院讀書,在舊金山的街頭第一次看到了「curb cut」(人行道斜坡),這種位於十字路口的斜坡裝置,讓殘障人士的出行大爲便利,也讓諸如拉箱子的行人,推嬰兒車的人等受益。人行道斜坡並不是加州的首創,但是通過加州人民的呼籲,它變成了法律並且推廣到全美國,讓無數行人包括非殘障的人士受益,還產生了一個專有辭彙:「curb cut effect」。

「那時的美國,一切都讓我新奇,更讓我見識到了好的法律是如何促進社會的多元化的。」魏軍說,「初來美國的我,第一次深入的閱讀英美法系的經典書籍,第一次近距離觀察他們的政治體系和司法體系,從日常生活到讀書工作,我學習著身邊的一切。連看到公園裏有各種品類的狗都要感嘆一番這個國家的多元化。作爲一個法律人士,我現在對這個國家有些失望,我覺得它的多元化、它的民主以及自由的榮光正在減弱。」

作爲霍金路偉律師事務所大中華業務主席,魏軍1990年從哈佛法學院畢業後一直致力於跨國投資、跨國併購、國際貿易等法律業務。魏軍說, 她加盟這所世界頂尖律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我覺得我的想法與該所主張的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理念非常契合」。作爲《錢伯斯》最佳國際貿易法律師事務所,霍金路偉律師事務所曾經爲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提供法律服務,目前擁有2800多名律師,在歐洲、美國、拉丁美洲、中東、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的近50個辦事處開展業務,在公司、金融、智慧財產、訴訟、仲裁和勞動僱傭、以及業務重組和破產業務方面全球領先。

您已閱讀30%(660字),剩餘70%(15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