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經濟解讀

宏觀平臺型數字經濟的估值邏輯

程實、高欣弘:除了分析底層財務與運營數據,自上而下理解商業運行的潛在價值,同樣不失爲一種選擇。

2020年6月22日,成立時間不足五年的拼多多市值突破千億美元,重新整理了網路行業的最快成長紀錄。不以流量爲生,卻以內容相爭,拼多多的成功讓我們看到了小企業突圍的可能性,也標誌着資本市場對網路企業的認可邏輯正發生質變。

我們認爲,除卻底層財務與運營數據,自上而下理解商業運行的潛在價值,同樣不失爲具有普世性的一種選擇,有助於投資者從紛繁複雜的商業模式中甄別資本市場的明日之星。

過去20年,平臺型網路企業發力點在高效匹配,通過矯正市場失靈創造經濟價值,同時降低生產者准入門檻推動經濟成長。輕型的要素投入撬動了整個社會的價值創造,因而獲得資本市場的追捧,成就了其高估值和高回報。然而,伴隨頭部企業佔據流量高地,網路平臺逐利屬性逐漸使得效率與公平難以兼得,社會總福利遭反噬的同時,行業整體發展也將受限於存量的零和博弈。

您已閱讀14%(357字),剩餘86%(226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