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解讀

攻擊全球供應鏈是危險的錯誤

沃爾夫:新冠疫情引發醫療物資短缺,但問題不在貿易,而是供應不足。面面俱到地自給自足將是代價高昂的錯誤。

「先生們,這場危機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是,我們的藥品(如盤尼西林)、醫療物資(如口罩)、醫療物資(如呼吸機)危險地過度依賴全球供應鏈。」這是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身邊有影響力的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危機爲美國貿易政策得出的教訓。

這種觀點對貿易保護論者很有誘惑力。但它是錯誤的。這場危機的教訓是應該做好更充足的準備。「必需品」的自給自足並不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好辦法。相反,它將成爲一個代價高昂的錯誤。

不應孤立地看待針對跨境供應鏈的各種攻擊。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最新預測似乎表明,眼下貿易崩潰的風險,可能比2008年金融危機引發的崩潰風險大得多。如果政策制定者通過限制進口來應對本國出口的急劇下滑,那將具有非常大的破壞性。然而,這正是供應鏈被迫「迴流」的含義。它將是對自由貿易的新一輪攻擊。(見圖表)

您已閱讀21%(406字),剩餘79%(148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