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型冠狀病毒

美國食品巨擘的弊端

新冠疫情暴露了高度集中的食品供應鏈的脆弱性,讓食品巨擘的效率和專業化的瓶頸展現在公衆眼前。

食品巨擘即將迅速超過科技巨擘,成爲全球政治色彩最濃的行業。沒有什麼比農業生產對生活更必不可少的了。但最近以前,「食品安全」這個詞只用在發展中國家。

如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暴露了高度集中的食品供應鏈的脆弱性。在美國,這引發了要求採取反壟斷措施的呼聲。上週,一名美國聯邦法官發出嚴重警告,罕見地對美國大黃蜂食品公司(Bumble Bee Food)前執行長處以監禁,罪名是共謀參與操縱金槍魚罐頭價格的壟斷行爲。美國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也在調查泰森食品公司(Tyson Foods)、嘉吉公司(Cargill)、National Beef和JBS SA。在新冠疫情蔓延之際,肉類行業成爲了熱點領域,自從厄普頓•辛克萊撰寫《屠宰場》(The Jungle)一書以來,該行業還從未像現在這樣,感受到如此巨大的壓力。

此外,食品成爲人們對美中脫鉤和更廣泛的供應鏈去全球化的擔憂的焦點。最近,中國威脅抵制進口三文魚,先前有說法稱三文魚可能與中國的新冠肺炎新發病例有關。包括義大利和法國在內的歐洲國家正加大對本土生產商的保護。在美國,有人呼籲支持當地農業和小農戶,這不僅出於健康和國家安全的考慮,還有經濟原因。

您已閱讀29%(536字),剩餘71%(12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