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經濟解讀

美日貿易戰後的日本經濟:失去的三十年?

歐陽輝、葉冬豔:近30年日本經濟雖成長緩慢,但人均GDP仍居世界前列,其高科技行業佔比也越來越高,經濟結構變得更加合理。

自2018年中開始,中美貿易爭端逐步升級,雖然在2020年初中國和美國簽訂了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但兩國貿易爭端在短期內從根本上解決的可能性不大。在上世紀7、80年代,美國曾發動過對日本的貿易戰,最終重創了日本經濟。本文以史爲鑑,回顧了美日貿易戰後的日本經濟發展,爲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提供參考。

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股票和房地產市場泡沫相繼破滅,此後日本經濟長期處於低迷狀態。90年代末,日本經濟「失去的十年」的提法就見諸報端。到了2010年,日本經濟仍無起色,有媒體提出了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到了2020年,日本經濟似乎還在原來的軌道上運行,「失去的三十年」呼之欲出。不斷地「失去」成了日本經濟的標籤。原來在人們印象中創造過各種奇蹟的日本經濟影像幾乎蕩然無存,日本似乎已經衰落得不值一提。

當今的日本經濟果真如此悽慘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可以肯定地說,日本現在仍然是一個國民生活富庶的經濟發達國家,所謂「失去的三十年」有過分誇大日本經濟衰退之嫌。近三十年來,日本經濟雖然成長緩慢,但它仍是第三大經濟體,人均GDP也位居世界前列。另外,日本對研發一直是高投入,經濟體中高科技行業佔比也越來越高,經濟結構變得更加合理。

您已閱讀7%(509字),剩餘93%(669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