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浪

前浪與後浪,永久的循環

徐瑾:B站短影片《後浪》引發熱議,說明青春真是時代的拜物教。但將人羣以年齡劃分,只是簡單標籤化。前浪後浪的生存困境,有什麼不同麼?

《後浪》火了。

這是2020年5月長假的一個亮點。影片網站B站借「五四青年節」之名,做了一個短影片,一時之間,朋友圈刷屏。據報道,10多小時,彈幕數超過5萬,點贊數超48萬。

簡單說,這是一部B站的五四宣傳片,「後浪」代表年輕人,「前浪」代表中老年人。聯想到「前浪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 《後浪》迅即引發諸多討論。

您已閱讀6%(155字),剩餘94%(252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