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

FT社評:疫情中的「海盜」與保護主義

在搶購抗疫物資大戰中,各國應有更長遠的眼光,現在的「海盜行爲」與出口限制,可能在第二波疫情來襲時反作用於己身。

新冠病毒致死人數不斷上升,災難通常的伴生品亦然,那就是保護主義,以及搶佔先機的「零和」鬥爭。在各國爭相採購呼吸機、口罩等重要醫療物資之際,一些國家和地區指責,原本要運往本國或本地區的貨物被莫名其妙地轉運至其他地方——多數爲美國。白宮否認有「海盜行爲」,並堅稱其就在設法打擊這種行爲。美國一些州長指責外國政府有類似的手法。但證據往往含混不清。然而,確保救命物資能順利運到需要的地方比什麼都重要。

目前的形勢是嚴重的供應短缺推高了價格。許多供應商堅稱,不是他們在哄擡價格,價格上漲反映的是原材料成本飆升,而原材料漲價同樣是需求激增所致。但那些正在設法採購的人士談到了與其他買家的競購戰,包括從製造商以及從一大堆中間商和分銷商那裏採購。一些中國製造商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誰先打錢就先給誰發貨。多國政府抱怨本國的採購規則禁止此類預先支付貨款的做法。

保護主義將達到頂峯。本月,華府的行爲給人們敲響了警鐘,它援引了一部可追溯至韓戰時期的法律,即《國防生產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命令3M公司加大生產其搶手的N95口罩。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總統還要求該公司停止向加拿大和拉美國家銷售口罩。失望的加拿大官員私下稱這種做法背信棄義。

您已閱讀43%(536字),剩餘57%(7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