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疫情,被西方政要描述成「百年一遇」。但全球時裝成衣市場的誕生也不過60年,中國設計師品牌真正意義上的規模化也才短短6年。很「榮幸」,你我在有生之年,遭遇了一回,走一步看一步吧。
1月20日下午,鍾南山確認新冠病毒「人傳人」。從次日開始,路上行人日漸稀疏,服裝零售從年前的紅紅火火,一下子進入了速凍狀態。年初三,便有設計師品牌開始擔心,並詢問上海時裝週和我創立的設計師品牌展會「時堂」,會否如期舉辦。焦慮開始像新冠病毒一樣,在整個行業瀰漫開來。一方面,零售商爲春節檔期提前備貨,一下子現金水閥,驟然關停,哪來的預算採購秋冬貨品;另一方面,節後按時復工無望,秋冬貨品的樣衣無法準時完成。兩頭都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年初四,萬達宣佈免租一個月,服裝圈一片轉發叫好,畢竟開源無望,節流有情啊。但眼看著疫情數字的蹭蹭上升;年初五,溫州服裝界的朋友忍不住給我發來條靈魂拷問:「以後還會和溫州人做朋友嗎?」
斷腕自救,還是抱團取暖?
您已閱讀12%(408字),剩餘88%(298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