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要麼建立聲譽,要麼毀掉聲譽。2008年金融危機造成的其中一個持續性的後果是,世界各地的銀行家都因其在這場銀行體系的崩潰中所起到的作用而被塑造成了反面角色。如今的這場大流行病在數量級上不同,而且大企業沒有過錯。不過,資本主義對這場危機的回應是重要的。企業將被分爲兩個陣營:一個善待員工和他人,另一個試圖從危機中獲利。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影響到各國經濟之前,商業領袖們就已承諾會提倡一種新型的、更具人文關懷的資本主義。代表美國一些最大企業執行長的機構「商業圓桌會議」(Business Roundtable)去年表示,將捨棄「股東至上」的信條——該信條在過去50年裏驅動著資本主義。相反,企業應該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沒有人能預見到如今這種毀滅性的衛生和金融緊急狀況,但如果商界領袖現在不採取行動,那麼肯定會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他們還會採取行動嗎?
現在還處於疫情的初期階段,許多企業已經拿出行動,爲受到疫情影響的員工提供病假薪資。一些執行長已同意降低自己的薪酬。但也出現了一些反面角色。在英國,連鎖酒吧JD Wetherspoon的創辦人蒂姆•馬丁(Tim Martin)和Sports Direct的所有者邁克•阿什利(Mike Ashley)因試圖繼續營業而受到抨擊。阿什利上週五發表了一份不同尋常的道歉聲明,承認他的立場「判斷失誤」。但這一認錯對恢復該企業的聲譽不會有太大幫助,因爲阿什利似乎在認錯的同時,也在責怪媒體。美國製藥商吉利德(Gilead)也被迫做出了180度大轉變,在遭到強烈反彈後,放棄了一款可能對新冠病毒有效的藥物的「孤兒藥」資格及其帶來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