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中國。從1月23日武漢封城至今已近四周,確診、疑似、死亡等各種數據一路飆升,目前,仍未見拐點將至的跡象。另一方面,元宵節已過近十天,復工、復產迫在眉睫。爲此,一些非重疫區省份陸續發佈復工、復產公告,以紓企業之困。然而,個別省份出現了因復工導致的聚集性疫情,讓本就艱難的復工、復產蒙上了陰影。
幾周以來,國人對於疫情的嚴重性已有基本認知,但對疫情給中小企業(包括微型企業)乃至中國經濟造成的後果還缺乏瞭解。近日,清華大學朱武祥教授對995家中小企業受新冠疫情影響的情況及訴求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 「賬上現金餘額能維持企業生存的時間」一項給出了驚人的數據:34%的企業只能維持1個月,33.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17.91%的企業可以維持3個月。也就是說,近1/3的企業只能維持1個月(馬上不可維繫),2/3的企業最多維持2個月,85.01%的企業最多維持3個月。
再來看另一組數據,根據國家統計局多年來的數據統計,中國中小企業貢獻了2/3的GDP,創造了80%的城鎮就業,創造了50%以上的稅收。由此可見,中國的中小企業與中國經濟系高度同構的關係,而新冠疫情已迫使大多數中小企業步入絕境,對於本就處於下行軌道中的中國經濟亦是雪上加霜。
您已閱讀21%(524字),剩餘79%(197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