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型冠狀病毒

疫情衝擊的經濟分析:脈絡、共識與新見

程實、錢智俊:疫情不會扭轉中國經濟長期成長路徑。疫情平息後,增速反彈打開的短期投資視窗,及後續經濟增質培育的長期投資機遇,依然值得期待。

「沒有過不去的冬天,沒有到不了的春日。」隨著2月3日央行1.2兆流動性注入和逆回購利率下調,中國經濟戰「疫」已經打響,針對疫情衝擊的經濟分析亟待並肩而上。歷史經驗表明,隨著疫情演進,相關研究將沿循「三階段、三方法」的升級脈絡。當前,隨著新冠肺炎從爆發期轉向高峯期,經濟分析亦需從「定性比較法」轉向「分項定量法」,在現有粗略共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準確性和時效性。

根據傳播動力學的最新研究(Andy Zhang,2020),本次疫情有望在2月末邁過高峯期,在5月末基本平息。據此,疫情對大部分線下服務業的剛性衝擊料將延續至二季度,並在期間逐步衰減。其對金融業、第二產業的彈性衝擊則料將侷限於一季度。由此進行分項推算,我們預測,雖然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在一季度將有明顯下滑,但是從二季度開始將逐季歷經修復、反彈與企穩,全年經濟增速料將守住5.6%的底線,在全球亂紀元下仍保有相對優勢。疫情平息後,經濟增速反彈的短期投資視窗,以及經濟增質延續的長期投資機遇,將依然值得關注和期待。

疫情時期的研究脈絡:三階段,三方法。

您已閱讀8%(457字),剩餘92%(55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