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型冠狀病毒

疫情衝擊,如何防控經濟系統性風險?

章凱愷:數以千萬計的經濟主體,可能正在面臨一種新經濟情景:營業收入和現金流停了。系統性經濟風險悄然臨近,如何穩定信心?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我國經濟活動的打擊是「休克式」的——全國範圍內經濟活動突然系統性地停滯。我們已不需要經濟指標數據來描述最近的經濟情勢有多麼糟糕,因爲指標所描述的經濟行爲內核,在最近一段時間已經發生了驟變。經濟活動的停滯意味著經濟秩序的混亂,包括物質資源的配置和循環停滯、資金流通的停滯。數以千萬計的經濟主體近期可能正在集體面臨一種新的經濟情景:營業收入和現金流流入停了。

實體經濟正在遭遇系統性的嚴重困難,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風險傳染的跡象已經出現。有媒體報導,湖北省內的養殖企業正普遍面臨家禽和牲畜「斷糧」的危險,原因是道路運輸的中斷和飼料原材料生產工廠的停工,使得企業失去了飼料來源。在環環相扣的現代經濟社會中,這個案例顯然絕非個例。然而經濟風險的傳染並沒有結束。由於運銷管道的關閉,一旦家禽和牲畜成批就地餓死,失去主要資產的養殖業企業可能很快面臨倒閉破產,而這勢必會對相關金融機構、實體經濟產業鏈和居民部門帶來連鎖負面衝擊。而這還沒有考慮動物大批餓死導致的新疫情風險。

嚴峻的現實經濟問題擺在政府部門和經濟研究者的眼前:如何讓此次疫情對實體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或者說如何避免企業因營收停擺而導致的蕭條預期和經濟秩序失控風險?可能有很多「災後重建」的經濟工作需要做。而這其中,一種自上而下具有協調性的、階段性的「資本增殖豁免」方案(包括債務利息豁免和商業地產租金豁免),或許是迫在眉睫、必不可少的!

您已閱讀15%(606字),剩餘85%(336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