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媒體充斥著關於中國的「壞訊息」或具有殺戾之氣的評論時,總算,我說總算,去年的十月初,華美協進社在紐約舉辦的一場以「什麼使中國發笑?」爲題的座談會,爆滿的人潮不斷以笑聲反饋給臺上的演說者,顯示世界需要更多關於中國的善意笑聲。
1997年我第一次造訪位於柏林附近的帕茲坦「無憂宮」(Sanssouci),無憂宮是普魯士君王腓特烈大帝的夏日行宮。我記得印象最深刻的是,導遊在介紹無憂宮的中國外銷陶瓷時描述,腓特烈大帝定製的中國瓷器上,畫面中的中國人都是笑眯眯的。因爲無憂宮建造時正值清朝的乾隆盛世,腓特烈大帝心目中的中國人總是愛笑的。
相形之下,近年來中國的外交辭令中多數強調中國過去兩百年來的屈辱「痛史」。
您已閱讀4%(302字),剩餘96%(78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