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2020:保「6」仍是今年合理的成長底限

夏樂:中國的特點決定當局需要爲經濟設立較爲合理的成長底限。中國經濟制度的一個最大現實在於,公共部門仍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2019年的歲末,中國的經濟學家們展開了一場關於經濟增速是否保」6」的爭論。這場爭論的發起者是現任社科院學部委員的餘永定教授,他最早撰文提出中國政府應該採取積極有力的反週期政策,制止GDP大幅下滑的趨勢,確保2020年的中國經濟成長不跌破6%的水準。之後餘永定教授又在不同的場合進一步闡述自己對保「6」這一話題的看法,堅持認爲2020年以6%爲成長底限是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

在爭論的另一方(不妨將其稱爲反方),多位中國經濟學家也通過撰文和公開發言的形式對保「6」觀點提出強烈反對。儘管他們的角度各有不同,這些反對的聲音主要還是基於中國潛在GDP成長速度已經低於6%這一判斷,由此推斷強行保「6」可能會造成經濟結構上的進一步扭曲,導致整體債務水準高企和槓桿率超標,長遠來看得不償失。反方的結論是,2020年不宜再將6%設爲底限目標,應當鼓勵經濟自發尋底,政府的逆週期調節力度不宜過強。

隨著時間進入2020年,爭論對於當前宏觀政策制定的意義愈顯重要。作爲一個中國經濟的觀察者,筆者認爲這場未完的爭論非常具有啓發性。正反雙方在論證過程中涉及到中國經濟的方方面面,客觀上對於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優勢與風險進行了一次全面性的梳理。如果單從學術討論的角度出發,正反雙方的觀點都具有嚴謹的學理基礎。但是如果從政策決策角度出發,筆者則更傾向於餘永定一方,贊成將6%作爲2020經濟成長目標的底限。

您已閱讀16%(596字),剩餘84%(30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