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歐盟(EU)領導人爲外交和安全政策正式通過一項名頭響亮的「全球戰略」已經過去三年多時間。這項戰略絲毫未掩飾歐洲面對內外部威脅的脆弱性,檔案稱:「我們處在一個歐盟內憂外患的時代。」這份2016年6月發佈的檔案確認了「戰略自主」爲歐盟的核心目標。它誓言將在「關注工作機會、包容性社會和人權,也同樣關注軍事能力和反恐」基礎上,採取協調一致的外交和安全政策。
歐盟追求全球自主的雄心依舊未改。但很難看出這方面有太大的實際進展。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承諾將領導一個「地緣政治」部門,像中國、俄羅斯和美國那樣強硬、無畏地追求歐盟的利益。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何塞普•波瑞爾(Josep Borrell)表示,歐洲人必須「學會用實力說話」。在這些豪言壯語背後,針對戰略自主在實踐中應該意味著什麼,各成員國政府能否達成一致還遠非明朗。
在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看來,戰略自主應意味著歐盟相對美國更大程度的獨立性。他表示,北約(Nato)已經「腦死亡」,美國對歐洲的安全承諾值得懷疑,而歐盟應該與俄羅斯開啓建設性對話。
您已閱讀41%(515字),剩餘59%(74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