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日益敵對的世界中捍衛自己的主權已成爲歐盟的新主題。它始於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Emmanuel Macron) 2017年提出的一個雄心勃勃的願景,這個願景是關於歐洲如何在全球經濟中捍衛自己的價值觀和利益。隨後,其他歐盟領導人和政策制定者也接受了主權說。正如英國《金融時報》在《歐洲優先》(Europe First)系列報導中所展示的那樣,這一主題已開始在政策領域表現出來,並可能對歐洲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及歐洲與其他大國的貿易關係產生深遠影響。
歐洲新的強硬(Assertiveness)源於一種脆弱感。在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可能還有其繼任者們——的領導下,美國不再自動與歐洲有共同的經濟和安全利益。中國作爲一個前景大好的市場,現在被正式視爲一個系統性的競爭對手。歐洲在數字平臺革命中已經落後了,在人工智慧(AI)等其他具有潛在變革意義的技術領域,歐洲也有敗下陣來的風險。美國科技集團日益增強的主導地位可能對歐洲消費者不利。其他國家的能源消耗型行業正在搭歐洲減排努力的順風車。
內部的演變也有影響,這導致歐盟即使還沒有走上保護主義道路也至少是擺出了防衛姿態。德國的出口行業在放緩。英國退歐將使歐盟失去一個重量級的提倡自由主義的成員,即使英國不再是開放市場的典範。甚至像荷蘭這樣倡導自由貿易的國家也要求採取更多行動來限制享受補貼的、來自中國的進口和投資。
您已閱讀48%(593字),剩餘52%(6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