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四川考察期間表示,國家將進一步研究採取降準和定向降準、再貸款和再貼現等多種措施,降低實際利率和綜合融資成本,推動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明顯緩解。貨幣市場迅速反應,隔夜利率兩天時間下降60多個bp,於12月25日當天再次「破1%」。至此,鼠年春節前市場關注的重點已經重新聚焦,貨幣政策(雙降)、地方債、定開債基(攤餘成本法)是市場談論最多的話題,而對經濟基本面走勢的關注反而有所淡化。我也趁熱打鐵,聊聊自己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判斷。
1月可能迎來另類「雙降」
在總理講話之前,市場對降準、降息的預期其實已經打得很足。降準的邏輯正如我先前幾篇文章所分析的那樣,主要爲配合財政發債。降息的邏輯則是源自12月LPR並未下調,市場普遍認爲LPR未調是因爲要和MLF掛鉤,在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政府目標下,MLF利率繼續下調勢在必行。而我個人的觀點是,降準和MLF利率調整鼠年春節前應該只會擇其一,因爲降準同樣能起到降低銀行成本從而(傳導)降低實體融資成本的作用。不要忘了,在11月MLF利率調整之前,8、9月LPR利率連續兩次調降就伴隨著9月上旬的降準。由於明年整個1季度都沒有MLF續作視窗,MLF只能以新增操作的方式去調整利率,所以我原本更看好這一方式,畢竟更能體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貨幣政策的定調—「靈活」適度。至於花式放水和降息同時出現的情況,我認爲可能性不大,畢竟貨幣政策的基調仍舊是穩健,而自MLF誕生之日起,也沒有出現過降準、新增MLF和調降利率同月發生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