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在年底突然陷入了是否應該保6的爭論。與歷次報8、保7的爭論類似,市場中總有截然相反的觀點,只是總的來說,這一次輿論雖然一直在試圖造勢,但真實引發的市場影響卻十分有限。
相對平靜的市況背後,有這樣幾個原因,第一,歷次爭論的結果表明,儘管某一派在短期之內會佔據上風,但最終經濟增速仍然會順勢下滑,勉強的財政刺激只會延緩經濟下滑的時點,並不會從根本上改變經濟緩慢下行的趨勢。第二,實際經濟增速與微觀經濟感受之間存在差異,比如說即使同樣感受到經濟下行的壓力,汽車行業幾乎是漫天哀號,但化工行業卻體現出景氣回暖。因此,整體經濟到底表現如何固然重要,但在微觀行業中仍然受到各種其他因素的影響。第三,中美關係在更大程度上影響了市場的心理,在目前貿易談判懸而未決的大背景下,市場很難把注意力放到其他議題上。
與此同時,政策對經濟狀況的反饋,顯現出明顯的定力和非線性,這也讓市場很難把握政策在某些時點上的具體反饋。比如說在市場對於貨幣政策放鬆的預期幾乎偃旗息鼓時,央行突然下調了MLF利率,這讓市場有些摸不著頭腦——即使通膨處於上升週期中,央行似乎也在想方設法創造貨幣寬鬆條件。而在先前通膨水準較低時,央行卻一直保持著相對審慎的貨幣政策操作。
您已閱讀22%(514字),剩餘78%(186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