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中國經濟被兩大意外所籠罩。一是中美經貿摩擦局勢突變,川普對華關稅不斷升級,中國則反制強硬回擊,兩國經貿摩擦在「升級-復談-再升級-再復談」的波折中不斷加劇。二是面對嚴峻的內外部環境,防風險措施不松反緊,房地產融資和金融整治力度超出預期。
在此背景下,今年中國經濟走勢前高後低,三季度GDP同比成長6%,觸及政府工作報告增速6-6.5%的下限。對此,兩種相反的觀點湧現。社科院餘永定主張,GDP增速觸6之後應當「剎車」,「寧願財政狀況暫時惡化」也要穩住經濟成長。市場經濟學家陸挺等則認爲,應珍惜已經不大的政策空間,慎用寬鬆政策。
對此,筆者認爲,2020年不應當把目標定爲「保6」,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中國已經採取一定刺激措施,但效果不佳;二是外部環境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三是過去的強刺激措施留下諸多後遺症,如果爲「保6」而重啓強刺激,可能影響防風險等政策目標完成,從而得不償失。
您已閱讀15%(394字),剩餘85%(23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