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失效前6個小時,南韓總統府國家安保第一次長金有根召開記者會宣佈,暫停先前向日方發出的終止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的決定。此舉讓緊繃的日韓關係得以舒緩。在幾天前,文在寅在召開的首次民衆問政中表示,「日本以安保層面無法信任爲由強化出口管制,而南韓無法與這樣的日本共享軍事情報。」態度頗爲強硬。但在最後時刻,南韓低頭了。此後爆出的訊息表明,韓日在最後時刻一直進行磋商,日本也做出了妥協,雙方就半導體材料進行局長級磋商,日本同意一家企業向南韓出口。
然而,這一連串事件造成的外交事態則是南韓在最後時刻突然改口,青瓦臺的顏面盡失。回顧過去近兩年的文在寅外交歷程,不能不說高開低走,甚至瀕臨崩盤。文在寅及其南韓在東北亞外交中的主角角色是如何得而復失的呢?
無可否認,文在寅政府在「朝核外交」過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對緩和北韓半島的局勢起到了關鍵作用。時至今日,文在寅對於曾經的「高光時刻」還是念念不忘,還寄希望扮演美朝磋商的「中間人」。不能不遺憾地說,「朝核外交」鎖定了南韓的外交,在兩年的外交大變局中,文在寅沒有順勢而爲,擴大南韓的外交空間,而是固守陣地,刻舟求劍式地守護著昔日的榮光。
您已閱讀20%(495字),剩餘80%(20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