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

茅臺和中國白酒國際化的結構性難題

黃河:茅臺和中國白酒在國際化道路上,應像跨國公司一樣思考,如何用好海外當地資源、當地供應鏈、當地合作伙伴來提升整體國際競爭力。

在眼下經濟下行的趨勢中,中國白酒是少數幾個不受影響反而逆勢成長的行業,以茅臺尤勝。去年整個白酒行業銷售總額5363.83億元,同比成長12.88%,利潤總額1250.5億元,同比成長29.98%。到了今年上半年,茅臺更是表現突出,營收和淨利潤都在持續成長。其A股市值到11月中下旬曾一度超過工商銀行,躍居第一。

形式大好下,國際化自然成爲必選項。茅臺在不久前開完的海外經銷商大會上通報稱,截至10月31日,茅臺2019年共完成出口茅臺酒及系列酒1576.82噸,銷售金額3.69億美元(近30億人民幣),再創新高。

雖然這些成績看起來不錯,但實際茅臺和中國白酒的國際化,依然面臨諸多結構性難題,而且這些結構性難題會長期存在。如果不去解決,那麼即使口號再響、市值再高,茅臺們也只會是中國品牌,難以真正響應「走出去」的號召,未來也缺乏國際市場上的抗風險能力。

您已閱讀15%(375字),剩餘85%(212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