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美國工廠

《美國工廠》:對「走出去」中國企業的啓示

王真:草根民間投資活動更能影響美國民衆對中國軟實力的印象。美國政治是受民意影響的,在微觀經濟中建立中美連接非常重要。

一部紀錄片《美國工廠》最近成爲了刷屏朋友圈的現象級作品,它由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監製發行,總長110分鐘、拍攝長達三年的紀錄片,講述了中國福耀玻璃到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投資建廠的真實故事。福耀玻璃投資了近5億美金,將曾經倒閉廢棄的通用汽車的廠房,改造爲了一家在當地頗具規模的汽車玻璃工廠,並且爲社區帶來了近三千人的就業崗位。

中國企業是否能給小鎮經濟帶來活力?2008年因通用工廠倒閉而失去工作的美國工人,在重新被中國工廠僱傭而回到這裏,紀錄片向我們真實地展現了從歡喜、鼓舞和期待的場面,而逐漸暴露出種種文化、觀念和制度的差異和衝突。當美國工人呼籲成立工會,保全工廠悶熱,缺乏安全生產環境保障的時候,中國管理層和勞務派遣來到美國的中國工人,似乎對此束手無策,雙方雞同鴨講,很難溝通。最後,作風硬派的曹德旺通過開除消極情緒的員工、撤換管理層,獎勵優秀員工,完成了美國工廠的大換血。

福耀玻璃的曹德旺,在紀錄片中說的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他說福耀到美國投資建廠,最重要的事情,「是改變美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 他也看到了暴露在衝突和差異背後的問題——讓美國人理解爲什麼中國人到這裏投資。曹德旺坦言,「這是比較難的問題。」

您已閱讀16%(502字),剩餘84%(257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