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金磚」問世十八年再訪金磚之父

靜楠:在過去十八年間,奧尼爾不斷更新他對「金磚」的看法,正值「金磚」概念誕生十八週年,「金磚」 是否褪色? 「金磚」體系是否成熟了?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位於倫敦市中心聖詹姆士廣場一角,業內人士更喜歡稱爲查塔姆之家,粵語翻譯成漆鹹樓。這幢十八世紀興建的紅磚樓,被列爲英國國家一級保護建築, 先後有三位英國首相在這裏居住,包括歷史上最年輕的首相查塔姆一世伯爵威廉•彼特。就國際熱點匯聚各方聲音,兼容幷包,令查塔姆之家歷久彌新,成爲東西方政商人士風雲際會之所,曾經到訪過的政要和名流的肖像照,掛滿了走廊的牆面。我們對新任主席吉姆•奧尼爾的訪問,被安排在一樓的會議室。

這位前高盛全球資產管理主席和首席經濟學家,十八年前創造了「金磚四國」(BRIC) ——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首字母—— 這個最具政治影響力縮寫詞。「金磚之父」、 「金磚先生」比奧尼爾本名更爲人所知。

午後,奧尼爾風塵僕僕趕到,他看起來神采奕奕。「今天是中文媒體採訪,我是不是應該換上中國的領帶,有一條清華大學送我的,相當不錯,今天這一條是從印度來的。」「好吧,那咱們就從領帶說起」,我半開玩笑地接過話匣子。「你的衣櫥裏領帶的排序是不是每天從金磚國家裏挑一個呢?」他笑著說,「金磚就頂在我的額頭上」。

您已閱讀18%(496字),剩餘82%(23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