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10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成長3.8%,環比成長0.9%,均超市場預期;並且近期數據顯示,近期禽肉、雞蛋等替代品價格都出現不同程度上漲等。但扣除食品與能源的核心CPI同比成長1.5%,連續12個月處於「1」時代。10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6%。如何看待通膨,對中國逆週期調節政策有何影響?
中國通膨爲何「虛」?
首先,單品價格上漲推動。從CPI同比的結構看,本輪通膨主要是食品價格上漲帶動,10月份食品中,豬肉價格上漲101.3%,影響CPI上漲約2.43個百分點,佔CPI同比總漲幅的近三分之二;牛肉、羊肉、雞肉、鴨肉與雞蛋價格漲幅在12.3%-21.4%之間,這五項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41個百分點;而同期果蔬、交通與通訊、汽柴油等價格同比回落。本輪中國豬肉價格上漲,主要受豬瘟疫情與週期等因素疊加影響,由於生豬存在6-8個月的養殖週期,以及中國豬肉消費比重高,短期通膨仍存在一定壓力。
您已閱讀15%(416字),剩餘85%(24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