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央行「降息」,叩問中國經濟下一步

徐瑾:經濟下行,再次引發中國經濟潛在成長率的爭論。理解經濟,核心在於債務。中國非政府債務急劇走高,本質是什麼呢?

又到年末,關於中國經濟展望開始重新升溫。雙11的廣告繁榮,並不掩飾實體的諸多弊端。

11月,央行進行了另類「降息」,即將1年期MLF操作的中標利率從上期的3.30%下調到3.25%。

如何理解央行的降息?可以看出,下調0.05%也就是5個bp的舉措,在保成長與降通膨之間,央行的謹慎或者說求生欲溢於言表。一般認爲,這樣幅度的降息非常微弱,對於經濟成長以及提升通膨都沒多大意義,那麼央行的意圖何在。一句話,在經濟下行時刻,給市場一點信號,也表示自己好歹做了一點什麼。

您已閱讀7%(230字),剩餘93%(29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徐瑾經濟人

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貨幣三部曲作者。FT中文網經濟主編,經濟人讀書會創辦人。 徐瑾近年出版《貨幣簡史》《徐瑾經濟學思維課》等書,連續入選「最受金融人喜愛的十本財經書籍」;《白銀帝國》由耶魯大學出版社推出英文版,獲《華爾街日報》《亞洲書評》等權威媒體好評推薦。 WeChat公衆號:重要的是經濟 讀者WeChat號:xujin2023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