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俄羅斯媒體報導稱,中俄已經簽署飛彈預警系統技術合作協議,俄方將爲中國飛彈預警系統提供軟體支持,這是中俄首次在戰略防禦領域進行技術合作。同時聯想到10月3日,俄羅斯總統普丁在「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全體會議上關於「俄中將在航天、軍事技術等領域進一步開展合作,俄羅斯將幫助中國建造飛彈襲擊預警系統」的發言。因此可以斷定今後中俄在反導領域的技術合作已成爲定局,而這對於兩國都意義重大。
從政治角度分析,此番合作是兩國深度互信的表現。在戰略處境上,中俄兩國廣泛相近。進入新世紀以來,美國竭力遏制新興大國力量的崛起,試圖維持一超獨霸的地位。中國作爲一個具有不同於西方國家政治意識形態的大國,其崛起顯然也不能爲西方國家所接受。俄羅斯雖然在國內政治體制方面已經接近西方,但是卻保留著大國的獨立性和大國自尊,而且對於美國及其歐洲盟國利用北約不斷對俄羅斯進行擠壓心懷不滿。中俄同爲美國戰略遏制主要對象國,但由於各自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都不能與美國抗衡,中俄通過戰略協作共同應對美國就是必然之,因此長期以來兩國很多領域進行了很多的協作。
而這其中軍事方面則堪稱主流。一方面這些年來中國從俄羅斯引進了大量的諸如蘇-35、S-400等先進武器,使雙方在國防硬實力和經濟上互利。另一方面兩軍的交流也日益深化和多樣化,如在今年7月23日,中國與俄羅斯兩國空軍在東北亞地區組織實施首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中方派出2架轟-6K飛機,與俄方2架圖-95飛機混合編隊,在日本海、東海有關空域按既定航線組織聯合巡航,此次聯合巡航可謂開創了中俄軍事合作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