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2019年10月10日至11日,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在華盛頓舉行,雙方在農業、智慧財產保護、匯率、金融服務、擴大貿易合作、技術轉讓、爭端解決等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
如此積極信號,標誌着貿易衝突邁入從非理性擴散轉向理性收斂的緩和階段。雖然大國博弈和多維競爭仍將持續,但經貿談判的短期拐點已現。如此背景之下,從長期視角思辨全球貿易趨勢也許恰逢其時、不無裨益。縱觀貿易衝突的產生、激化、演變到緩解,我們認爲,貿易平衡是表,價值鏈重塑是裏,唯有利益纔是最現實的普世價值。
過去20年間,代表著利益分配結果的價值鏈發生了三大趨勢性變化:第一,產業內貿易由全球散點化向區域集聚式轉變,「亞洲工廠」、「北美工廠」與「歐洲工廠」三足鼎立。第二,生產重心由西向東轉移,全球對「亞洲工廠」依賴度提升,貿易主導權也隨之向新興市場國家轉移。第三,「亞洲工廠」化身「亞洲市場」,消費中樞向內收斂,消費升級向外輻射。在全球貿易格局的結構性變化進程中,中國則正從供應鏈單一中心成長爲供應-需求鏈雙樞紐,這也是中國主辦進口博覽會的內在動因。
您已閱讀10%(472字),剩餘90%(41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