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英國

英國科研經得起退歐折騰嗎?

阿胡賈:執意退歐的唐寧街10號對科學的「重視」,其實說明它不懂科學研究的進行方式。科學家們知道,退歐已經在損害英國的科學事業。

在某種意義上,鮑里斯•強森(Boris Johnson)兌現了要爲自己的英國首相任期帶來活力的承諾。保守黨大會上最引人注目的公告之一是一筆2.2億英鎊的核聚變投資。核聚變與爲太陽提供能量的原子融合過程相同。核聚變承諾提供幾乎無限的乾淨能源,但它是一場高風險的賭博。

也許並不重要的是,沒有一個科學家相信在商業上可行的核聚變反應堆能像提議的那樣在2040年實現,或者更爲現實的價格標籤是數百億英鎊。重要的是,科學和技術正被宣傳爲退歐之後英國繁榮的關鍵支柱。據報道,強森的顧問多米尼克•卡明斯(Dominic Cummings)將科學和技術列爲退歐後唐寧街10號的首要任務,並且在召集有影響力的科研人員開會。

然而,到目前爲止,這些「重視」揭示了政府不懂科學研究的進行方式;對歸功於個人(而非團隊)的過時的「偉人」科學發現理論念念不忘;以及準備押注大領域,卻對其中涉及的複雜性一頭霧水。

您已閱讀24%(391字),剩餘76%(126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