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世界是不是有些像50年前的1968或是1969?世界在50年後又重新轉回到了一個激情燃燒的年代,一個高舉意識形態的年代。這是一個情緒超越理智和思想大於真相的年代,是一個思想與觀點氾濫如洪水而事實與真相不再重要的年代,是人們的觀點差異如同太平洋一般寬闊而又執著己見和歧視異見的年代。
2016年底,牛津字典選擇了「後真相」(post-truth)作爲年度辭彙。牛津字典把「後真相」定義爲「情緒及個人觀點比客觀事實更能影響和塑造公衆輿論的情況」。2017年,關於參加川普總統就職儀式的人數是否是一個歷史記錄的爭論又產生了一個新的流行辭彙:「替代事實」或「平行事實」(Alternative Facts)。無論是「後真相」還是「替代事實」都強調了在這個新的「後真相時代」裏,事實和真相可以不是唯一的和排他的,因觀點和認知的不同,事實和真相也可以是「替代的」、「平行的」和「發展的」。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在後真相時代裏,新觀點、新思想、新戰略層出不窮,學者們激辯他們對於世界的各種觀點和看法。後真相時代也是一個思想家、戰略家以及野心勃勃的機會主義者粉墨登場各領風騷的好時代。比如,華盛頓的智庫圈子裏都在議論史蒂夫•班農(Stephen Bannon)和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兩人的思想對於川普政府的對外政策特別是中美貿易戰的政策制定的影響。2018年5月,美國著名媒體Quartz的一篇報導的標題讓人啞然失笑:《川普的頭號中國專家本週將第一次訪問中國》。文中提到川普的主要中國問題顧問彼得•納瓦羅不會中文,這次參與美國代表團訪華據信實際上是他第一次訪問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