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市場動盪反映全球經濟新現實

福魯哈爾:接下來全球經濟可能發生同步衰退。問題是,市場何時才能拋開過去10年低利率和央行大舉注資滋生的自滿情緒,接受這一新現實。

模式轉變往往先是進展緩慢,然後突然發生。這就是我從最近的市場動盪中吸取的教訓。正如我上週所寫的,真正讓人意外的是,這種動盪沒有來得更早。

專家們或許將道瓊斯指數(Dow)今年的最嚴重下跌歸因於美國債券收益率曲線重新出現倒掛(從歷史上看這預示經濟衰退),但全球經濟疲弱的潛在跡象已經出現很長一段時間了。問題是,市場何時才能拋開過去10年低利率和央行以量化寬鬆的形式大舉注資所滋生的自滿情緒,接受這一新的現實。

想想看,自2018年1月以來,除印度以外的所有大型經濟體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都出現下滑。PMI是製造業經濟狀況的最佳前瞻性指標之一,是整體經濟活動的風向標。歐元區的經濟放緩非常顯著,尤其是在義大利和德國等國,根據官方數據,德國的經濟現在正在收縮。

您已閱讀18%(328字),剩餘82%(15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