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韓日關係

日韓貿易衝突背後的東北亞地緣政治

孫興傑:文在寅的外交成功反襯出安倍外交的失敗。日韓貿易衝突背後是美、日、朝、韓形成的一系列三角關係的變動。

大阪峯會剛剛落幕,日本就對南韓動手了。本來不爲世人所關注的一對雙邊關係,一夜之間成爲媒體關注的對象。日本宣佈限制向南韓出口用於製造電子設備的三種半導體核心原料,而這三種核心原料,日本幾乎處於壟斷地位。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向媒體披露說,日本政府宣佈對南韓限制出口高技術材料,是出於安全保障考慮而進行的適當的出口管理。雖然這樣的說法並不被外界所認可,卻透露出了此次日本對南韓發動「突襲」的原因。

日韓衝突代表著東亞地區的三角外交關係體系出現了重大的變化,可能代表著日韓衝突和摩擦的新階段。

大阪峯會期間,日韓首腦沒有舉行會晤,這本身就不太正常,而日本在大阪峯會之後宣佈對南韓的核心原材料進行制裁,也是等待G20峯會這一日本今年最重要的多邊峯會結束之後,釋放對南韓的不滿。從短期來看,日韓在今年5月因二戰期間強徵勞工的問題陷入了僵局之中。日本認爲賠償問題在1965年的《日韓請求權協定》中已經解決,而南韓法院判決要求變賣日本企業資產以賠償被強徵的南韓勞工。

您已閱讀13%(424字),剩餘87%(28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