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故事

從德國「垃圾分類」談起

沈凌:中國「垃圾分類」若想推行得好,需要耐下心來,由簡入難。比如,先區分廚餘垃圾和其餘垃圾,幾年後再慢慢細化。

去歐洲旅遊的中國遊客,比較不適應的事情之一,恐怕就是垃圾分類。我在德國唸書的時候,一入住學生宿舍,就有「外國學生委員」來介紹垃圾分類原則。後來我自己做了這個「外國學生委員」,也常常監督新進來的外國學生是不是正確處理了垃圾。不過我的印象中,學生宿舍裏面的垃圾分類並不是那麼複雜。我們的廚房門口放著兩個垃圾袋,一個是黃色的,一個是藍色的,分別放置生物垃圾,和其它垃圾。也就是說,我們的分類主要就是把中國現在說的餐廚垃圾和其餘的包裝物分別開來。這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因爲餐廚垃圾都是生物垃圾,屬於可降解的,其處理相對容易。而包裝物(主要是塑膠),是不容易降解的,要單獨處理。但是即便是這樣容易的分類,我們學生宿舍還是做不好。有好幾次,垃圾清運公司拒絕我們的垃圾,因爲明顯不符合規定。這樣一來,我們的衛生委員和外國學生委員,就要挨家挨戶地和同學們溝通,希望大家理解和配合。

慢慢地,我發現這個「其餘」垃圾袋並不是真的包含了所有「其餘」,還有很多東西是不能扔到「其餘」這個垃圾袋裏面去的,比如紙張和玻璃瓶。這是學生宿舍裏的兩大垃圾,紙張是容易理解的,學生嘛,愛學習纔會有廢紙。玻璃瓶嘛,除了少量的調味品,主要就是酒瓶,學生嘛,不愛學習纔會有酒瓶。紙張有專門的收集袋,還好;玻璃瓶需要我們拎著去很遠的一個專門扔玻璃瓶的地方扔掉,費時費力。而啤酒瓶,常常含有幾分錢的押金,可以去加油站退錢。有一次,我兒子來德國探親,我就鼓勵他蒐集了學生宿舍裏面的廢酒瓶去退錢,他很開心;我們的「酒吧委員」則很不開心,偷偷告訴我,這個是大家公共的財產。

所以回國以後,我看到家裏積攢起來的漂漂亮亮的酒瓶,很不舒服。既不能像我小時候一樣,去小賣部退還押金,也不能像德國一樣,專門扔到一個玻璃收集箱內回收利用。我覺得,這樣的垃圾分類纔是中國特別需要的。因爲雖然每個國家都需要保護環境,但是我們的具體情況是不一樣的。例如紙張,在中國並不需要特別關照,因爲小區裏面有很多廢品回收人員,他們積極地幫助大家回收紙張,這是市場化營運很好的部分,無需政府再度介入。而玻璃瓶則不然,因爲回收收益不高,廢品回收人員並不感興趣。如果中國能夠像德國政府一樣,強制推行押金制度,也許廢酒瓶就會和廢紙一樣,被市場化回收。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去配置資源,不是改革的方向嗎?這樣的思路要能夠運用得當,也需要政府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

您已閱讀74%(979字),剩餘26%(34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