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最後三天,僅僅進入第二年的香港交易所生物科技周成爲生命科學界與資本圈的聚焦點,熱度指數的攀升難免讓參與者對生物科技發展的前景,乃至香港成爲未來全球生科中心充滿了更高的期許與想像。然而,國際環境的不穩定性和挑戰性增加,尤其是在美國外商投資委員會(CFIUS)對外商股權投資實施更嚴格審查的背景下,爲研發製藥、併購交易、股權投資等諸多先前相當頻繁的跨境活動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
這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2018年,在更爲寬鬆的藥物監管政策的支持下,各國的生物科技公司的新藥獲批速度實現了明顯的進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去年批准了59個新藥上市,是自2009年來10年內的最高紀錄。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更開始接受來自國際臨牀試驗的臨牀數據用於新藥註冊申請,新藥研發審批步伐顯著加速。2018年中國批准了48個全新藥品上市,較2017年批准的20個增加了一倍多。
您已閱讀11%(395字),剩餘89%(31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