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中國品牌如何面對「華為效應」?

劉裘蒂:各方揣測,其他中國企業也有可能陸續登陸美國商務部的「黑名單」。中企爲此準備好了嗎?

美國最近通過行政命令對華為進行「圍堵」,限制華為購買美國零組件的能力,爲中美貿易戰可能造成的供應鏈「脫鉤」進一步煽火。各方揣測接下來其他中國企業有可能陸續登陸美國商務部的「黑名單」,包括影片監控公司海康威視、無人機翹楚大疆等等。問題是,中國企業準備好了嗎?

目前各方對於華為命運的猜測主要分爲兩派:華為高階主管高調反擊美國「霸凌」,以及子公司海思晶片由「備胎轉正」的宣言,使得中國國內的媒體和華為粉絲對於華為能夠挺過這一關信心十足;但國際媒體方面,如路透社訪問國際晶片專家,一般對於華為是否真能夠自力更生、完全自給自足提出一個大問號。

雖然美國政府給了華為90天的緩衝期,但谷歌已宣佈停止與華為的業務往來,這表示谷歌未開源版本的安卓系統、Google Play 框架、YouTube等服務,已在全球範圍內禁止於華為設備上使用,預期將對華為手機的海外市場造成負面的影響。

您已閱讀9%(380字),剩餘91%(385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