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英國應從美國不平等問題中吸取教訓

狄頓:全球化和自動化無疑是推動富裕國家內部分裂的深層力量之一,但導致美國不平等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政策。

不平等問題有很多年都沒有眼下這樣令人擔憂了。德蕾莎·梅伊(Theresa May)、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和傑里米•柯爾賓(Jeremy Corbyn)等形形色色的政治家都宣告了不平等是個核心議題。

然而,我們並沒有徹底搞清楚不平等問題爲何如此困擾人們,或者爲什麼有些人對此毫不關心。我們甚至不清楚哪種不平等是要緊的。要緊的是像倫敦這樣的全球化城市過得如此滋潤,而其他地方如此落魄嗎?還是有人日進斗金但被認爲幾乎對社會毫無貢獻?那努力工作的「闊佬」,或者改善了他人生活的「闊佬」呢?

要緊的是不同地方和不同階級之間的預期壽命差距很大,並且還在繼續擴大嗎?還是某些人的教育和家庭生活比其他人好得多?抑或很多人感覺自己被甩在了後面,不僅在追求財富方面,通過政治參與社會的能力亦然,很多人覺得無人在政府中代表像他們這樣的人說話?

您已閱讀20%(368字),剩餘80%(144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