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德國外交部長而言,待在1944年被德國國防軍(Wehrmacht)夷爲平地的華沙從來都不輕鬆。
快速穿行在波蘭首都的車隊,載著海科•馬斯(Heiko Maas)先後途徑蘇聯軍人公墓和華沙起義遇難者紀念碑——納粹德國侵略給歐洲造成血腥代價的兩個有力見證。在第二天的記者會上,這位德國外交部長被問及波蘭新近提出的戰爭索賠。在一小時後的一場公開討論中,馬斯禮貌地聽著波蘭外長抨擊柏林方面寬宏大度的難民政策。在這兩個場合,他的決定都是不作回應。
如今,負責德國外交政策是一件苦差事——不僅在華沙,在世界各國都是如此。過去幾年,德國政府越來越絕望地看著盟友變成對手、長久以來確定無疑的東西變得不確定。從布達佩斯到羅馬、從華沙到華盛頓,新一代民族主義領導人入主各國首都,向柏林發出了敵意和對抗之聲。出於經濟和政治方面的原因,德國與中國、俄羅斯、土耳其等主要大國的關係也呈現出日趨緊張的態勢。
您已閱讀10%(388字),剩餘90%(354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