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在北京主持的年度「一帶一路」論壇,吸引了近40個國家的領導人,美國沒有派官員參加。不但如此,一些美國政府官員還到處酸「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是否會成爲「美國秩序」和「中國秩序」之間的對抗?未來的「一帶一路」如何能成爲全球化的「最佳實踐」?
在「一帶一路」提出五年多之際,中國國家發改委正在制定中國政府正式承認的合法「一帶一路」倡議項目清單。同時有跡象顯示,中國正在調整「一帶一路」的項目模式,包括減少所謂「債務陷阱外交」,推廣「數字絲綢之路」,如這個月宣佈的在馬來西亞投資建設首座AI產業園,由馬來西亞科技公司G3 Global 與中國的商湯科技、中國港灣共同合作,預計5年內投資金額將超過10億美元(約合67.13億人民幣)。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最近採訪了絲路金融有限公司總裁李山。由於絲路金融目前致力於「一帶一路」的項目投資和諮詢服務,我想聽聽李山從實業角度對於「一帶一路」國際接軌的個人體驗。李山剛被選爲瑞信集團首位華人董事。他曾任中國開發銀行首席國際業務顧問、瑞銀亞洲投資銀行副主席、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執行長、美國高盛公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也是紐約證交所上市公司搜房網的聯合創辦人。擁有清華大學學士學位、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的李山,目前也是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副理亊長、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訪問委員會成員、麻省理工學院斯隆金融諮詢委員會成員、中國絲路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以及香港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
您已閱讀11%(619字),剩餘89%(48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