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FT社評:貿易協定解決不了美中所有矛盾

貿易爭端只是美中態度轉變的一個徵兆,是相對實力變化的必然產物,問題是在未來數十年裏兩國間的緊張能否被控制。

美中之間會達成貿易協定嗎?目前,我們還無法確定。困難重重。而更大的問題也在出現。若達成一項協定,這兩個超級大國間的貿易條件會得以穩固嗎?這些條件的穩固會確保中美兩國間的合作關係嗎?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一項協定甚至不表示美中摩擦開局的了結。它將僅是朝著重新定義雙方關係邁出的一小步。

美國設想的協定包含幾個要素。首先是中國大量購買美國製造的產品,以滿足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消除美國對華雙邊貿易逆差的強烈願望。其次是中國爲美國的商品與服務開放市場。第三是中國產業政策改革,尤其是智慧財產的「強制轉讓」。最後,協定的評判、裁決以及執行權必須由美國掌控。因此,美國首席談判代表勞勃•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堅持美國單方面有權在認爲中國違規時對其徵收懲罰性關稅,但反之中國應放棄報復或訴諸世界貿易組織(WTO)。

中國若接受並遵守如此屈辱的條款就奇怪了。但姑且假設中國會。接下來又會如何?最明顯的一點是,美國可以隨意重設、提高或新設貿易壁壘,而不會遭受報復。美國的動機顯而易見。到那時,每當一個美國人抱怨中國實際上(或據稱)在做什麼,懲罰中國人的政治成本就會被認爲可以忽略不計。接著美國就會頻繁採取行動。於是,美國對華貿易政策將是高度不可預測的。就是爲了防止這種行爲,WTO的規定才呼籲在非歧視的基礎上施加和適用關稅。

您已閱讀51%(578字),剩餘49%(55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