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網路

Do we need an IMF to regulate the internet?
我們需要IMF來監管網路嗎?


邰蒂:政策制定者能否從金融歷史中汲取教訓,在衝擊發生前成立數字世界的全球協調機制?如果IMF不適合領頭,誰適合?

Seventy-five years ago, as the second world war was drawing to a close, delegates from the Allied nations met in Bretton Woods, New Hampshire, to create a framework for regulating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75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時,來自同盟國(Allied nations)的代表們相聚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佈雷頓森林(Bretton Woods),商討成立一個監管國際貨幣體系的框架。

您已閱讀4%(307字),剩餘96%(70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