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發布了《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 》,計劃建立一系列大型國家公園,其中一些公園的規模將是世界上最大的。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不同的是,建立其中幾個公園的明確意圖是爲了對引人注目的特定物種進行大規模保護。不出所料,這些計劃裏就包含一個大熊貓國家公園。這個大熊貓國家公園的目的是將分佈在六大山脈的數十個小型保護區中許多分散的大熊貓種羣聚合到一起。這是對中國標誌性動物「國寶」的一筆鉅額投資。除了大熊貓國家公園,中國還準備建立老虎公園、藏羚羊公園和大象公園。然而,並非所有新成立的國家公園都是爲了保護某個特定物種,有一些(例如青海的三江源公園)則是爲了保護中國至關重要的水源和瑰麗的自然美景。
一些人認爲將大型國家公園命名爲某種特定動物的保護區是一種誤導,而且過度強調了對魅力十足的旗艦物種的保護;另一些人則認爲這種方式只不過是一種務實的手段,爲的是保護很多不太出名也不太可愛但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物種。的確,爲保護大熊貓而籌集的資金也會讓這些明星動物周圍以及更廣泛的生物圈受益。
但大熊貓有什麼內在價值嗎?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連科學家和政府官員都將保護大熊貓和其他特有物種以及中國的自然美景視爲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一部分。
您已閱讀22%(513字),剩餘78%(18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