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汽車業

電商將推動二手車市場新高峯

肖波:盈利模式是當下國內二手車電商存在的痛點之一,也是傳統二手車市場不成熟的表現,以「賺差價」模式掙錢。

人人車的危機讓業內開始唱衰二手車電商,認爲「拼差價」模式難以持續。實際上,電商模式的真正意義在於可以快捷、透明的傳達車源車況,解決了困擾傳統二手車的痛點。

如果對融資15億美元的訊息視而不見,那麼究竟是資本盲目還是觀察短視?

2019年爆發的「人人車倒閉」傳聞,讓中國二手車市場高成長下存在的問題再度浮出水面,關於二手車資訊不透明、電商平臺中間賺差價、監督機制人浮於事、行業虛假繁榮的觀點頻出。甚至有激進的人士指出,2011年至今,二手車電商平臺並無本質性變化,無論當初的車易拍、優信,還是後來的瓜子二手車、人人車、58二手車,均是在資本推動下前行,其各自宣揚的C2C、C2B、B2C模式均沒有實現良性循環。二手車業務的成長是依附於中國汽車消費的整體上漲趨勢,2018年的背離現象則是因爲中國汽車市場出現「消費降級」,原計劃購買新車的消費者選擇了二手車。

您已閱讀12%(375字),剩餘88%(26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