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的長期觀察者一般有這樣的感覺:這是一個不願意與市場太多主動溝通的央行。中國央行的這一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對中國央行的這樣一種「冷淡」形象,市場長期以來給予的解釋是,中國央行缺乏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真正主導貨幣政策的是中央財經委員會(前身爲中財辦),所以中國央行不能代表貨幣政策發聲。
中國央行的這樣一種長期形象,在過去的幾個季度中發生著變化。宏觀分析師們應該有這樣的感覺,每當一個數據出臺後,央行像你肚子裏的蛔蟲一樣,早就通過各種解釋把你可能的角度全部封死。分析師們能做的,要麼是跟隨央行的思路(缺乏附加值),或者是故意跟央行對着幹(可能會犯方向性的錯誤)。
對於市場來說,分析貨幣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長期浸淫在中國貨幣政策研究中的市場分析師們,早就根據自身所長建立了一系列的分析框架,這也是分析師們賴以生存村的飯碗。而現在,央行洋洋灑灑的解讀,讓長期以來自以爲頗有見地的宏觀分析師們,發現原來央行內部早就有關於貨幣政策的一切討論甚至爭論,再希望以「內行」之姿來解讀甚至指導貨幣政策,反而會落得貽笑大方。
您已閱讀12%(454字),剩餘88%(318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