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川普的談判策略與美中經貿談判前景

鄧聿文:川普既要顯示自己講信譽,又要避免談判破裂影響總統選情,美中貿易談判延期的可能性很大。

距川普定下的3月1日中美經貿談判時間大限不足一月,美方團隊已於2月11日即中國農曆新年初七來到北京,先進行副部級的磋商,爾後在14和15兩日,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和財政部長梅努欽同中國副總理劉鶴舉行新一輪高級別會談。此次談判是中美貿易談判最重要的一次,兩國能否達成協議,成敗在此一舉。

回顧整個談判過程,去年12月1日兩國首腦在阿根廷的會見是轉折點。在此之前,美中通過互徵關稅讓對方知曉自己的意志。客觀地說,中美的經貿和科技實力是不對等的,中國對美鉅額貿易順差先天使得自己在這輪關稅大戰中處於不利地位,再加上中興和華為事件,更導致在貿易戰和談判中的劣勢。正是拿捏到這點,川普纔會在前期對500億中國商品徵收10%關稅的基礎上,獅子大張口地提出對2000億中國商品徵收10%的關稅,並在今年1月1日後提到25%,還威脅對餘下的2500億商品徵稅。

然而,川普和他背後的核心團隊可能輕視了中國經濟的韌性、美中經濟的互補程度及他的競爭對手習近平。儘管中國經濟相對美國經濟有上述劣勢,但畢竟體量非常龐大,且內部結構齊全,抗打擊力量還是很強的。另外,中國的產業結構、勞動力素質、消費市場和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中美出口結構的差異等,也導致美國的企業和市場無法短期內和中國脫鉤。所以我們看到,去年全年中國對美出口和順差不但沒有萎縮,反而再創新高,這裏雖然有第四季度出口商爲避今年的高額關稅而出口的因素,但把創新高完全歸於這點則是誇大。

您已閱讀23%(609字),剩餘77%(20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