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人工智慧

歐盟挑起人工智慧監管重任

阿波斯爾:雖然在AI競賽中落後於中美,但歐盟率先發展出了一個監管框架,有助於促進消費者對本土產業樹立長期信心。

世界各地的老牌知名公司和新創企業都在急於開發或採用能夠可靠地預測我們的行爲、揭示我們的下意識需求和慾望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從瑣碎小事——比如買哪些雜貨,看什麼電影;到重要決定——要不要僱傭這個人,是否發放一筆貸款,人工智慧電腦都在越來越多地作出影響我們所有人生活的預測和決斷。

根據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人工智慧高級專家組(High-Level Expert Group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說法,人工智慧「是我們時代最具變革性的力量之一,且必將改變社會的肌理」。關於人工智慧技術潛在社會效益的例子有很多。但由演算法作決策的相關風險也衆所周知:人工智慧程式反映了其開發者的偏見,包括人工智慧如何將待解決的問題程式化,以及如何選擇、使用要處理的數據和如何對這些數據排序。

此外,人工智慧技術能夠識別不同數據集之間人類發現不了的聯繫和模式,這對我們的私隱和名譽權構成了重大挑戰。

您已閱讀32%(418字),剩餘68%(8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