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報告

中國電影業的多事之年

從「陰陽合同」被重罰、「中國有史以來最燒錢的電影」停映,到金馬獎風波,2018年中國電影業大事不斷。

有「華語電影奧斯卡」(Oscars)之稱的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s)頒獎典禮是亞洲電影界的一大盛事。上月在臺灣舉辦的第55屆金馬獎,由執導過《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的導演李安(Ang Lee)擔任執行委員會主席,主演過《藝妓回憶錄》(Memoirs of a Geisha)的女星鞏俐擔任評審團主席。但任何一場沒有爭議的頒獎典禮都是不完整的。當36歲的導演傅榆走上臺北的頒獎舞臺領取最佳紀錄片獎時,她聲稱,「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是我生爲臺灣人最大的願望。」臺下一衆影視名流,有人喝彩,有人明顯流露出不安,大陸的直播也被突然掐斷。

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中國大陸網民迅速翻過本國的「長城防火牆」,到在大陸被禁的Facebook上發泄他們對傅榆言論的不滿。而在臺北的頒獎舞臺上,一位大陸資深演員塗們明確地把這座島嶼稱爲「中國臺灣」——北京方面常用的稱謂。次日,臺灣總統蔡英文(Tsai Ing-wen)稱讚了傅榆,而在大陸,許多人呼籲抵制明年的金馬獎。

這只是中國電影業紛紛擾擾的一年中最新上演的一起風波。今年7月開始,中國最著名女演員之一范冰冰從公衆視野中消失了3個月。同樣在7月,中國有史以來製作費用最高、耗資1.13億美元的電影《阿修羅》(Asura),在上映首週末票房表現慘淡後突然從院線撤檔。該片是一部改編自傳統佛教神話並大量運用特效的電影。在北京,自今年3月新審查機構國家電影局——該局一個任務是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掛牌以來,電影製作便陷入停滯,而在范冰冰涉稅事件發生後,政府開始對影視業的偷漏稅行爲進行嚴厲打擊。

您已閱讀30%(703字),剩餘70%(161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