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歷史學家很有可能這樣評價我們,「他們忽視了他們時代最大的問題:氣候變化。」在11月的美國期中選舉中,人們對所謂的移民大軍要激憤得多。在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剛剛向「黃背心」抗議者作出讓步,暫停了上調燃油稅的計劃。在波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二十四次締約方大會(COP24)甚至不是一週的頭條新聞。簡言之,傳播綠色理念的工作做得太差了。
但不管怎樣,我們得設法轉變我們的經濟。倫敦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的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說,世界需要在50或60年後實現零碳排放。歐盟力求到2050年實現這一目標。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改進對綠色理念的「兜售」呢?
談論「綠色成長」,而不是拯救地球。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的小羅傑•皮爾克(Roger Pielke Jr)總結出了氣候變化「鐵律」:當社會被要求在經濟成長或減排之間做出選擇時,他們總是選擇成長。所以綠色理念應該這樣講述:讓我們實現經濟現代化,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更清潔的空氣。國際勞工組織(ILO)估計,到2030年,綠色轉型創造的就業機會將比摧毀的就業機會多出1800萬個,而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預計,美國的就業崗位數量只會受到輕微影響——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斯特恩說,綠色成長不僅是一個成長故事,「它是唯一的成長故事」,因爲持續的由碳排放推動的成長將使地球無法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