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資本主義能從中國學到什麼?

劉裘蒂:資本主義的風光時代是否告終?它能從中國身上學到什麼?這是彭博創新經濟論壇上最亮眼的話題之一。

中美貿易衝突除了經濟利益對峙之外,是不是根源於不同的意識形態和政治體制之間不可避免的對抗?金融風暴後資本主義的機制面臨審判,而美國製度被認爲是資本主義的極致,在此同時,中國的經濟成長與在世界經濟所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讓人不禁要問:資本主義的風光時代是否告終?資本主義能從中國身上學到什麼?這是今天在新加坡揭幕的彭博創新經濟論壇衆多議題中最亮眼的話題之一。

億萬富翁慈善家、紐約前市長、彭博金融數據公司的創辦人麥克•彭博在今天的論壇開幕式中歡迎了400多名來自60個國家的政治、企業和智庫領袖,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隨後對大會做了主旨演講。川普政府沒有派代表參加。

中國的崛起(或復興)無疑是此次論壇最重要的背景主旋律,聚焦在中國的崛起及其對世界秩序的影響。這個號稱「東方達佛斯」的論壇與每年在瑞士達佛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分庭抗禮。布隆伯格在今年5月宣佈這個新的論壇時曾經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談:「達佛斯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它是一個非常大的會議,它專注於許多世界問題。彭博創新經濟論壇的重點是世界和中國作爲一個新興大國如何一起合作。」

您已閱讀10%(468字),剩餘90%(43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